日前,#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冲上热搜,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新疆有海吗?”“新疆海鲜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的确,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被誉为“离海最远的地方”,如今却量产“海鲜”,确实让人觉得新鲜。看着网友热烈讨论,幕后的新疆气象工作者有点“小骄傲”,毕竟,施足气象“金底肥”,是实现新疆海鲜大丰收的有力保障之一。 让海鲜成为“新鲜” 9月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蕴公司”)捕捞队队员不停地拉动巨网,一条条活蹦乱跳的三文鱼被带出水面。 尼勒克县地处喀什河上游,位于天山山脉浅山区,这里气温较低,水温常年保持在20℃以内,十分适合冷水鱼类生长繁育。2014年,经过气象部门提供的气温数据和调研分析产品,天蕴公司决定在克什喀拉苏村投资建设三文鱼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加工产业。 从国外引进的三文鱼,养殖成功与否,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从项目落地那一刻起,新疆气象部门就全程跟进,为天蕴公司提供当地气象灾害、历年来气温资料和极端天气预报服务;还专门成立专家组,与天蕴公司技术人员、养殖户合作,在寒冷天气和高海拔环境下,摸索国外气象服务模式本地化应用,精心照料每一尾三文鱼。历经7年摸索,三文鱼终于在新疆“安了家”。 在远离海洋的新疆发展水产养殖,如同在戈壁种活一棵树一样艰难。赋能新疆水产发展、服务养殖户增产增收的生动实践,正是新疆气象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疆气象部门着力建立海鲜养殖智慧气象服务新体系。在每年6月至8月,针对新疆高温频发对水产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气象部门根据当地养殖种类,每日制作服务专报,第一时间向养殖户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影响分析,以“直通式”气象服务助力海鲜生产减损增收。 哈密市伊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员邹建威说:“起初发展水产,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变化,天天盯着天气预报,现在气象部门主动对接,各个环节都有了精细的气象服务,电话、短信、微信等直接又方便,有力保障了水产发展。仅8月份,我们养殖的水产销售额就达到了44万元。” 让生态“好水”变成养殖“活水” 说起南疆,人们的印象是沙海茫茫。相对于在水源充沛的北疆、东疆养殖海鲜,干旱的南疆似乎不利于水产发展。但偏偏,海鲜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时下,随着中秋佳节临近,位于塔克拉玛干腹地麦盖提县的澳洲淡水虾、莎车县澳洲小龙虾和尉犁县螃蟹等一批批海鲜进入捕捞阶段,随着订单接踵而来,它们也“跃出”天山走向全国。 “以水定发展”是新疆的“铁律”,近年来,随着新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林果、粮食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灌溉用水量逐年递增,加之生态流量下泄等不利形势,发展水产养殖所需要的水资源保障成为一大难题。 如何破题?水产对冰川水资源依赖程度较大,又该如何支撑? 自治区加大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有效缓解了用水矛盾。目前,全区共有1300多个人工增雨(雪)作业点,以及克拉玛依等5个飞机增雨(雪)作业基地,人工增雨(雪)范围覆盖了水资源匮乏的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地,初步形成了由区、地、县、作业点组成的人工影响天气智慧作业体系,人工增雨(雪)影响面积由过去的1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0万平方公里。 此外,自治区还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建立了稻田综合养殖、盐碱水绿色养殖等6个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和9个示范基地,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