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赣抚平原腹地的江西宜春丰城市,耕地面积133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 现在的丰城,不再简单地以产粮大县概括,而是通过科技赋能,打造一条绿色粮食全产业链,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粮食附加值。 信息化服务,粮食生产高质高效 8月8日一大早,荣塘镇彭家村村民熊火斌的手机就被各种农事服务信息刷屏,吃过早饭,熊火斌便开着插秧机出发了。 “这200多亩地,明天就能插完。”临近中午,熊火斌和几名插秧机操作员仍在忙活着,插秧机如水中行舟,一排排秧苗整整齐齐插入田间。 午饭时间,熊火斌拿出手机,在丰城市农事服务信息化平台上发布“5天后需要400亩秧苗”的需求信息。不一会儿,秀市镇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雷应国,看到了熊火斌发布的信息,对接后马上安排人员落实秧苗。 丰城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里,工作人员任慧紧盯屏幕操作着鼠标,屏幕上实时显示农机手操作画面。“全市每台农机都安装了实时监控系统,每天的操作轨迹都可以看到。”任慧介绍。 交易中心的数据信息分享给各合作社。雷应国只需打开农事服务信息化平台,便能够知道自己的100多台农机当下在哪里、具体在干什么,“种地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了。我享受到了科技种粮的实惠,也希望能够惠及更多的乡亲。”雷应国坦言,他组织成立了丰城市第一家专业化机防服务队,自建了一幢1300平方米的粮仓,添置了4台烘干机,为粮农提供统防统治、粮食烘干存储等服务。 然而,之前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雷应国的农机经常闲置。如今,信息化平台实时发布服务需求,难题迎刃而解。“机器都在田里跑着,烘干机在那响着,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高效种田,心里真是得劲儿!”雷应国笑着说。 在丰城,77.95万亩良田享受到了农事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服务,全市粮食机耕率达到99.02%,机收率为98.89%,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5.02%。仅雷应国机防服务队的农机,便为4.1万亩土地提供服务。 信息化有力推动农事服务精准化和高效化。丰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洪国介绍,市里还在打造农资对接平台,组织种植大户与大型化肥生产厂、大型农资企业直接对接,通过工厂直供等方式降低农资成本。与各大银行协调搭建农资贷款平台,农户可以直接通过平台申报农资贷款,缓解生产资金压力。 绿色化种植,实现粮食优质优价 走进雷应国的千亩富硒良田,飞蛾诱捕灯、360度无死角监控器、风速风向传感器一应俱全。“富硒粮是丰城的品牌,擦亮这个品牌,必须采用绿色种植技术,这是提升粮食附加值的好路径。”雷应国说。 富硒粮绿色种植的背后,有一整套水稻生态生产模式在支撑。 位于梅林镇的丰城绿色观测站里,副站长罗新平正仔细观测各种数据,“我们这里配备了自动气象站,可以测风速和风向;地下的探头可以测土壤电导率、水分和温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丰城,80个绿色观测站点助力农民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梅林镇梅林村种粮大户刘付兴告诉记者:“前阵子‘杜苏芮’台风快来的时候,自动气象站及时发送了预警信息,我们抓紧把200多亩早稻抢收了,避免了损失。” 在位于荣塘镇马口村的农村植保站,丰城市植保站站长张露正在检测设备,“全市9个植保站点建立了智能化病虫害田间监测点,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测病虫害数据,及时发布预警。” 通过摄像头和智能测报灯的观测,测报人员在手机上就可以远程分析虫情,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跑到每个点上去采样。腾出手后的植保技术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推广绿色防控上。 雷应国的稻田里,除了配备物理杀虫设备,还采用了稻鸭共作生物防虫模式。“一亩稻田养15只鸭,就能够有效除草和灭虫,再放养一些蛙和泥鳅提高肥力,这就是绿色种植!”雷应国介绍,“这样种出来的有机富硒大米可以卖到32元/斤,远销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目前,丰城市共有专业化防治组织103个,今年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45万亩,统防统治率达46%,服务农户达4.5万户。2018年以来,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连年负增长。 在孙渡街道,谢平华的小流域种养是绿色观测站与植保站力推的新模式。稻田边小水域养鸭,粪污水经过处理后,进入稻田成为优质肥料,鸭子还能进入稻田吃虫,从而实现小流域生态大循环。谢平华告诉记者:“2000多亩生态稻田,只需育苗时施1次肥,生长过程中打3次生物药,一亩至少可以节省70元农资投入。药肥用得少,水稻品质高,每斤稻米还能多卖3毛钱!”丰城市已经有600多户农户采用了这样的小流域种养模式。 产业化延伸,将一粒大米吃干榨尽 在丰城,除了种植端,大米加工端也是科技感满满。 精研大米、米酒、冻米糖……这些大米初加工产品在丰城早已不算新鲜事物,对初加工后产生的边角料进行深加工,能将一粒大米吃干榨尽。 江西省天玉油脂有限公司里,年产10万吨的米糠油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公司副总经理鄢国权指着小山丘般的黄色粉末介绍,“这就是米糠。” 伸手捏一把,质感细腻,一股浓香。“这米糠不是糠谷,而是大米精磨前身上那层外膜以及米头那点胚芽。”鄢国权介绍,“大米浑身都是宝,现在大家爱吃精米,但研磨后的好东西绝不能浪费,我们把它全部利用起来。一吨大米,可以产出12斤优质稻米油。” 除了生产稻米油,天玉公司还通过科技攻关,提炼粗脂肪酸、植物油酸,作为生产高端乳化剂、油漆和柴油抗磨剂的原材料。依托这些高科技产品,去年公司营收达5.2亿元。 将一粒大米吃干榨尽,江西恒顶食品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总监刘小兵深有同感。在公司产品展陈柜里,陈列着麦芽糖、葡萄糖、奶茶、咖啡伴侣……这些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只有一样——大米精加工后产生的碎米。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