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复: 0

乡村振兴网元宇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1355

主题

1355

帖子

41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76
发表于 2023-7-7 15: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铆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精心做好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利益关系复杂,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坚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一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构建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加强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坚持全域全要素编制规划,对乡域、村域内生态、生活、生产等各类空间作出全面合理安排,立足村庄的禀赋性、自生性,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政策,尊重村庄自然地形地貌、地域文化,扬长补短,突出特色,合理确定村庄用地规模、开发强度,倡导“微改造、精提升”,注重有机更新代替大拆大建,做到乡村传统保护与现代更新之间的有机平衡。三要以更大力度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做深做细乡村振兴规划,有效重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数字技术推动要素跨村域联合、鼓励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多个行政村探索组团式或片区化联合发展,共同规划公共空间、共同完善基础设施、共同整合文旅资源,打造功能集成、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的新型乡村联合体。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其一,打造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构建“区域公共品牌+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三级品牌体系,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和扶持政策,促进农产品品牌工程的推进和实施,推动形成地域特点鲜明、业态类型丰富、产业关联性强、就业容量大、增收效果好、比较优势明显的县域支柱产业,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来富民、富县、富区域。其二,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生态、节水、提质增效等技术研发应用,采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开展田间数字管理,推动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培育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其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及营销服务,推进粮食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精心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第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等,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确保乡村振兴收到实效、得到群众拥护。第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全过程,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第三,要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建设平安乡村,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第四,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养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国联论坛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联商务网

GMT+8, 2024-11-26 18:39 , Processed in 0.0460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