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回复: 0

新华人文日用元宇宙平台元宇宙 人文精神塑造社区生活“...

[复制链接]

1355

主题

1355

帖子

41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76
发表于 2023-7-3 15: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晨,广培社区俄地吓村共建花园里,客家山歌嘹亮,由艺术家和居民共同绘就的创意墙绘前,村民惬意地驻足欣赏;
  午后,阳光和煦,牛湖社区牛牛亲邻农场里,菜苗正拔节生长,街区志愿服务队和菜农一起锄草、松地、施肥,守护由社区孩子们种下的一片青翠;
  黄昏,桂花社区河滨公园人头攒动,社会组织和爱好文艺居民自行编排的文艺节目接连登场,一场由居民和社区共同策划筹办的“桂在有你,邻里村晚”亲邻便民活动正在上演……
  从广培社区共建花园、牛湖社区牛牛亲邻农场再到桂花社区“邻里村晚”,3个鲜活而温馨的社区生活瞬间,勾勒出龙华区观澜街道“人文社区”建设的鲜活画面。
  2020年9月,深圳市“深化党建带群建共建人文社区”现场会在龙华区召开,提出打造“人文社区”,努力让城市的贡献者、奉献者都能安心安身安业;同年,龙华区出台《龙华区关于深化党建带群建共建人文社区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人文社区创建。
  文化,是观澜独一无二的灵魂。千载以来,观澜这方土地上,土著文化、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先后落地生根,各具璀璨亦交融共生。结合打造“数字观澜、人文家园”的宏伟图景,观澜街道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咨询,制定了人文社区创建方案,通过营造人文化熏陶场景、实施人本化关怀行动、打造人性化共治空间、建立人情化服务机制,鼓励居民在场景互动中了解、融合、凝聚,推动“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
  如今,随着“人文社区”的打造在10个社区全面展开,恰如一幅拼图般渲染出观澜街道基层治理的崭新图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营造社区人文新场景,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与联动愈发积极,观澜居民的人文精神、家园意识和社区生活共同体正加速形成。
  作为深圳市著名的侨乡、革命老区,观澜街道把守着深圳“北大门”,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转型期。如今的观澜街道,平均每个社区有3万多人,外来务工人口占比超过97%,人口结构倒挂严重,管理、服务任务沉重而且复杂,所面临的基层治理与文化碰撞,是超大城市深圳的局部投影。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户籍人口对老观澜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弱化,外来人口社区生活参与度低,如何让更多外来建设者更好融入社区?如何更好地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成为观澜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事实上,社区不仅仅是居住空间,还是城市生活的载体,它承载每个家庭的风雨和故事,安放一群人的集体记忆。研究人士认为,作为社区的一员,无论社区的大小,首先必须要有一种认同。有了认同在社区里便会有一种安全感,而这也正是城市中不同文化和谐共生的首要条件。
  无疑,紧扣“人文社区”,以人文精神引领社区文化的重构,让更多的居民认同观澜、融入观澜,将是观澜街道破解移民型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痛点的钥匙。
  基于此,2022年初,经过广泛调研,观澜街道制定了人文社区创建的三年计划,建立了“1+N”制度体系。人文社区将以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聚焦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挖掘本土文化特质,以文聚力,涵育包容、开放、创造的“潮头观澜”精神,引导社风民风向善向好,从而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其中,“1+N”制度体系(即1份三年建设规划、N份配套方案、制度和机制)突出党建引领、党群共建,把党建引领贯穿创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使创建工作和各部门业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服务,优化居民生活体验和生活品质,提升居民社区生活参与度、融合度,实现社区建设从精治向温暖的综合性跃升。
  “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来到观澜的人有认同感、舒适感;让生活在观澜的人有幸福感、安全感;让离开观澜的人有怀念感、成就感。这既是我们观澜创建人文社区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工作愿景。”观澜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波表示。
  作为龙华区人文禀赋最丰富的街道,观澜街道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血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以文化人,也成为观澜党建引领打造人文社区的工作路径之首。
  面对高流动的居民对社区认同不足、融入困难的问题,观澜街道充分挖掘整合各社区的文化资源,着手以常态化的人文活动,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集体记忆,强化居民之间的情感链接。例如,观澜街道拍摄了大型人文纪录片《观澜百年路》,打造了全市首家侨文化博物馆,打造了“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特色文化街区,在以多种手段留存观澜文化记忆的同时,将新观澜人转化为本土客家文化的受众和传播者,加速新老观澜人的融合。
  “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新澜社区党委书记李兵认为,通过梳理、捕捉、放大传统文化,让其后蕴藏的人文精神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培植新老社区居民身份认同。
  4月23日,第三届观澜老街坊邻里活动上,沿着观澜古墟长街一路排开的千人盆菜宴热闹开席。从世界各地赶回来的华侨华人和观澜本地街坊在锣鼓声中,吃着大盆菜,重拾邻里乡情。传统民俗强化了原住民和外来人口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认同感,立足社区、全员参与的活动亦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和社区凝聚力。
  而在有着300年历史的广培社区俄地吓老村,人文交融则呈现出另一种可能。
  2020年,完成综合整治后,修缮保留岭南客家民居传统建筑制式和原始的老宅形态的俄地吓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关注的目光。20多名艺术家入驻创作,艺术家成为了老村的新村民。
  在非艺术创作时间段,艺术家们常常会把自家大门敞开,与老村民交流、聚餐。每周末,村内的艺术社团还会不定期举办中小型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广培社区同步开展了数期“名家面对面”活动,邀请作家刘震云、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等名家走进古村,进一步涵育村落的艺术氛围。
  “对于老村民来说,生活中很难体会到艺术的感受,艺术家的入驻,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美的体验。”广培社区党委委员黄智浩介绍,通过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既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也能让本地村民与外来艺术家在互动中相互影响促进,形成俄地吓村独特而全新的文化纽带。
  如今,许多俄地吓村民会在闲时参加艺术家开设的创作课程,艺术的体验已经慢慢成为了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仅丰盈了辖区居民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艺术与美学与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融合,昔日破旧老屋村,也蝶变为人文气息浓郁的艺术街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国联论坛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联商务网

GMT+8, 2024-11-27 06:12 , Processed in 0.0878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