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曼勒社区,连片的稻田在秋风的轻拂下翻涌起金黄色的稻浪,在机器轰鸣声中,收割机穿梭于稻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放眼望去,处处稻谷飘香,一片美好“丰”景。 “现在收割的是晚稻,亩产虽然只有500多公斤,但品质较好,外观光泽透亮,口感清香软糯、松软可口。”居民王艳荣介绍,漠沙镇位于红河谷—绿汁江流域的热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这里每年可以种出两茬水稻。 “我们还在稻田里养了谷茬鱼,前几天刚放水把鱼捉完。不管是晚稻还是早稻,收割完后农活并没有结束,还要继续轮种苦瓜、丝瓜、豇豆等蔬菜。”王艳荣介绍,相比单一种植水稻或蔬菜,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种出的作物既增加了产量又提升了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据了解,漠沙镇今年种植水稻19289亩,该镇在引导农户种植优质稻品种,推广机械化收割的同时,充分利用热谷坝区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探索“一地多用”,推广“稻菜轮作”模式,使得耕地全年无空隙轮作,既唤醒了“闲置资源”,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还实现了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